2022-05-08 15:44:34
一、總體要求
1.安全合理安排出行。“五一”期間,要切實提高疫情傳播的防范意識,全面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或場所,堅決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其周邊區域。
2.重點場所“測溫 亮碼通行”。把健康通行碼綠碼作為居民出行的主要依據,嚴格實行亮碼通行。對出入社區(村)、公共(服務)場所、景區、商業網點、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員,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和健康通行碼查驗,一律憑健康通行碼出行,禁止無健康通行碼和持黃碼、紅碼人員違反規定出行。
二、游覽管理
3.明確責任。各鎮街負屬地責任,行業主管部門負監管責任,景區負主體責任。各景區要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
4.監督檢查。景區要加強公共場所、設備設施、游覽安全等重點區域或環節體檢式檢查,確保安全開放、安全游覽。行業主管部門要組織景區開展演練,并加強監督檢查。
5.員工管理。加強員工自身防護日常管理,做到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崗,減少人員聚集的活動。員工上崗前須進行體溫檢測,并記錄臺賬,必須佩戴口罩上崗。
6.流量控制。旅游景區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間距,避免出現人員擁擠。
7.景區消毒。景區應按要求做好公共場所消毒工作,游客服務中心應備有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液等物品,免費供游客使用,并嚴格按照技術規定做好管理使用的安全防范。
8.避免聚餐。景區餐廳要及時做好消毒工作,控制用餐人數,避免聚集用餐。
三、交通管理
9.體溫檢測。火車站、汽車站要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檢測、查驗健康通行碼工作。道路客運、城市客運(含公交、出租車、網約車)等企業及客運場站要繼續嚴格落實工作人員和司機的每日健康檢測制度,上崗前和下班后分別開展體溫檢測,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在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等增加體溫測量設備并設置應急區域,高于37.3℃的乘客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按照規范處理。
10.總量控制。始發或終點或者途經中、高風險地區的車次應通過售票控制乘客數量,盡可能安排乘客分散就坐。
11.衛生防護。加強交通運輸工具通風換氣,車輛每次出行載客前應對車廂進行清潔消毒,座椅套等紡織物應保持清潔,定期洗滌和消毒處理。乘客和工作人員均應加強個人防護,佩戴口罩,并做好手部衛生。
四、餐飲管理
12.實行分餐。餐廳盡量實行送餐及分餐等措施,避免人員密集,加大餐廳內餐桌間距,保證人與人間距1米以上。
13.餐廳消毒。餐廳每日消毒1次,餐桌、餐椅使用后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實行嚴格有效的消毒措施,建議使用公筷公勺,必要時使用一次性餐具。
14.佩戴口罩。營業過程中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顧客點餐時應佩戴口罩并減少就餐時間。
15.食品衛生。餐廳提供所有食品須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確保干凈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五、購物管理
16.通風換氣。商場衛生符合《商場(店)書店衛生標準》(GB9670-1996)要求;加強通風換氣,營業期間保持門窗敞開,每天進行嚴格消毒2次。
17.做好消毒。對經常接觸的公共用品和設施(如存儲柜、電梯間按鈕、扶梯扶手、衛生間門把手、公共垃圾桶等)要做好清潔消毒。
18.減少聚集。通過管控分流減少聚集,在收銀處設置“一 米線”,提醒顧客排隊付款結賬時保持安全距離。人群密集和流動性大的大型商場、農貿市場,工作人員和進出人員要佩戴口罩。
六、環境管理
19.清潔消毒。休息區、垃圾點、公共廁所、電梯間等重點場所每日進行清潔后消毒,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清運過程中應采用密閉化運輸。
20.愛國衛生。開展環境“大清掃、大消毒”活動,加強外環境和物體表面清潔消毒,重點消除衛生死角,大力開展“廁所革命”,除“四害”,杜絕病媒生物孳生。